“百亿级”地块连续成交,其实是年末核心城市土拍高热的缩影。
11月27日,上海浦东杨思地块,由华润&中能建&越秀联合体以总价78.97亿元竞得,溢价率40.37%,创下了上海取消土拍限价以来的溢价率新高;11月28日,浦东唐镇地块,由保利发展以33亿竞得,楼面价4.4万元/平米,溢价率26.56%,刷新了区域单价纪录。
11月15日,杭州城东单元地块,由滨江集团以总价13.8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4.05万元/平米,溢价率35.3%。该成交楼面价刷新了城东板块楼面价新高;11月20日出让的奥体博览中心单元地块,成交总价39.54亿元,溢价率33.85%,成交楼面价4.82万元/平米,由滨江集团竞得,单价仅次于10月的上城区地块,成为杭州第二高楼面价;11月29日东新单元首宗不限价宅地出让,由绿城中国以总价17.16亿元竞得,溢价率22.92%,成交楼面价3.66万元/平米,刷新了东新板块单价纪录;12月19日出让的北干东单元地块,由海威置业&中天美好集团联合体以总价18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3.71万元/平米,溢价率高达76.50%,溢价率创下2019年以来最高,成交楼面价也成为了萧山区第二。
11月以来,成都诞生了4宗单价2万元级别的地块。其中11月6日出让的高新区大源地块由远达集团以溢价率46.11%,楼面价2.63万元/平米竞得,刷新区域纪录,创成都楼面价第二高;11月15日出让的林家坝地块,由润达丰滨江以溢价率44.4%竞得,楼面价2.6万元/平米,创区域楼面价新高,位列成都楼面价第三;12月20日出让的三圣街道地块,由新绿色置业以溢价率36.26%竞得,楼面价2.48万元/平米,位列成都楼面价第四,同时也成为了锦江区成交楼面价第三;12月20日同日出让的沙河街道地块,由成都城投置地以溢价率38%竞得,楼面价达到了2.07万元/平米。
总的来看,土地市场的回温,是本就位于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在热度上的进一步攀升。对于原本偏冷的区域来说,依旧没有明显的起色。全国土地市场仍然呈现出“整体冷淡、局部高热”的特征,高溢价、高单价、高总价“地王”的产生尚未跳脱出“热点城市”、“核心区位”等标签的限制。
当下不少房企的资金链仍受困于无法去化的“旧库存”拖累,那些房企在2022年之前获得的地块既有高昂的成本价格,能够打造的产品相较于现在涌现的“好房子”也有不小差距。购房者的诉求也从房产的“增值属性”转向“居住属性”,这些“旧库存”变得更难卖掉。在房企信心修复有限,在预算紧缺的情况下,投资也更倾向于向高处投放资源,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反馈在土地市场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热点城市核心地块更受追捧,房企争抢的热情维高,也自然诞生高溢价地块。这些地块虽然利润空间不一定高,但是能够确保流速,在开发之后顺利售出,收获相对确定的收益。
建议房企,紧抓国家“利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政策盘活资金周转,完成库存的转化。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要重点关注“好房子”建设,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就提到了12次“好房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房企可以在区位、价格、交付标准、得房率等方面重点优化,推出更高质量的好房子,以吸引购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