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就业,是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发展“夜经济”既是满足消费者在夜间多元消费的需要,也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必然选择。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ap.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06/131446552.jpg" />
今年以来,商南县以打好提振消费硬仗为抓手,持续完善夜间经济载体,营造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环境,大力发展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健等消费项目,构建全域联动、多元融合、品质跃升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灯影跃动 活力满城
夜幕降临,余晖未尽,蒸腾的暑气尚存,商南县文化广场的灯光早已抢先亮起,20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随着音乐律动,舞姿明快热烈、活力四射。
不远处的茶元素雕塑下,商南县武术太极拳协会的百余名拳友缓缓起势,刚柔相济中透着沉稳从容;动静结合间,恰似一幅灵动的市井画卷,将夜晚的生机与惬意尽情描绘。
“自协会成立以来,我们每天都会在文化广场、塔坡公园等辅导站开展太极拳公益教学,1000余人长期参与进来。大家以拳会友,不仅强健了体魄、涵养了心性,也为城市夜景增添了几分悠然古韵。”商南县武术太极拳协会主席石学宏说。
随着炎炎夏日的来临,城区的夜晚逐渐热闹起来,形式多样的夜间健身活动在公园、广场火热开展,成为城市夜晚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商南县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快县体育中心“一场两馆”项目和城北体育运动公园建设,新建笼式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场所22个,增补居民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增加照明设备,延长场馆开放时间,为群众夜间健身提供了安全保障。指导成立棋艺、乒乓球等11个专业体育协会,发展会员5000余人,常态化举办社区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羽毛球赛等。与此同时,开展非遗展演、农副产品展销等活动,打造夜间运动新业态,不断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欢歌乐唱 业态多元
7月25日,天刚刚黑,位于滨河南路的“鹿城小舞台”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夜色,来到这里一展歌喉、打卡直播。“每天下班后往这儿一站,跟着音乐喊几嗓子,浑身的乏劲儿都没了!”刚和歌友合唱完一首商南小调的民歌爱好者张华燕开心地说。
发展夜间娱乐业态,是打造夜经济的重要一环。商南县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娱乐项目,营造多元化的城市夜经济消费场景。
在古城西街商圣广场,一座以突出商南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为主旨的群众性舞台“商南民歌大舞台”于近期建成开放,并以群众为参与主体,同步启动了“商南民歌大家唱”活动。
“我们将以民歌大舞台为主要阵地,在每周五晚上常态化举办商洛传统经典戏曲、歌曲专场演出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水准的民歌文化盛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商南县剧团负责人程刚介绍。
商南县持续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精心打造城区电影文化广场、鹿城小舞台、城市书吧等公共文化娱乐阵地。从专业剧团的精品演出到市民自发的才艺展示,从光影里的怀旧时光到墨香中的静谧时刻,商南县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夜间消费与精神滋养,让夜经济既有烟火气更有文艺范儿,让市民在斑斓夜色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烟火繁盛 味引客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日暮时分,商南县古城西街开始热闹起来。从古街东边的牌楼下拾级而上,西街不夜城的热闹便映入眼帘,3000余盏仿古灯笼在徽派建筑间亮起,流光溢彩与青砖黛瓦相映,恍惚间让人以为坠入了盛唐的梦境。
伴随着前进的步伐,夜市上摊主的叫卖声、游客的交谈声、孩童的嬉闹声彼此交织。晚风拂过,炒面的香气、烤串的烟火气、手打柠檬茶的清爽气,纷纷从街边的小吃摊飘来。这里的烟火气,是市民忙碌一天后的最佳慰藉。
在入口不远处,一家麻辣烫摊位前排着长队,百余种新鲜菜品整齐摆放,不少食客在精挑细选菜品,叮嘱摊主口味偏好。“这汤汁是按咱商南人口味调的,主打的是香而不腻,现在一晚上卖百余份不成问题。”摊主李瑞峰一边往锅里下菜,一边指着摊车上“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标语笑着说。
西街的热闹,不止在小吃摊前。安仁门广场前,孩童的街舞引得台下尖叫声雷动;汉服写真馆里,衣袂灯影交错让顾客目不暇接;走廊外侧,大学生小陈暑期支起彩绘摊,供游客体验文创之乐……这些流动的鲜活场景,是夜晚弥漫于西街烟火气里的新滋味。
华灯越亮,人气越旺。烟火气的背后,是商南县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撑。县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原则,根据空间布局、人流量、消费需求等因素,精心打造西街、聚贤街、滨河公园等夜间聚集区,鼓励餐饮企业和文旅、休闲等高附加值产品入驻,形成集时尚购物、美食品鉴、文化娱乐、主题民宿于一体的夜间经济地标。目前,西街、聚贤街等夜间示范街区已入驻餐饮企业近1000家、儿童乐园2个、酒店客栈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