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去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地方…...
1
去的倒不是刀山火海,而是郑州一处“著名”的相亲角。
从绿城广场站F口出去,你就能看到散落满地的个人信息,上面或多或少写着自己前半生辉煌的人生履历。
在相亲角也遇到了不少因为各种原因前来的人,大爷大妈和婚姻中介占据了9.5成。
看似平平无奇的相亲角,实则暗藏各种“生意经”。
因此,这期的主人公共有5位:
一个是在相亲角看似相亲,实则借故偷拍一男的;
一位被父母拉着去相亲角碰运气的小哥;
一位全身LV,被爸妈催婚后,前来凑热闹的LV小哥;
一名为自己寻找后半生有缘人,穿着十分体面的一位大爷;
最后一个是大龄未婚的我和胖虎……
先从大龄未婚的楼市编辑我跟胖虎说起。
2
作为我们部门的难兄难弟,回家三句逃不过催婚话题。
面对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瑟瑟发抖,被催婚催到极致的我俩开始盘算进军相亲角,因此打了各自的“简历”,开始了自荐之路。
周末上午十点,小小的相亲角早已人山人海。
说实话,上次见到这么多人的场面,还是公司年会。
围栏上悬挂着个人信息的纸片,随着阵阵西北风晃荡着。
我俩开始分头行动、被动出击。
为什么说被动呢,因为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们出乎意料的热情。
不仅主动询问年龄和择偶标准,而且还十分熟练的拿出自家孩子的照片,询问是否中意。
一提95、96年的,前来物色未来“家人”的老人们纷纷摇头,说年龄太小。
不得不说,在这个相亲市场上,年龄焦虑倒是小了很多。
反问了一下才发现,95后算是年轻的,不少都是85后和90后,且大龄剩女居多。
走在路上,不停有老人迎面就问:“妮儿,你是几几年的?”
他们也未必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择偶,很多人实际上是婚姻中介。
比如旁边的热心大妈,不时提醒我要抓紧,不然以后年纪越来越大,找对象会越来越难。
我看着大妈熟练添加后输入备注了标签:96年鼠焦作白女士。
添加过后随即拿出几张优质男嘉宾的照片,询问相中了哪个,并表示,100块进群都可以安排,不限量,包终身,介绍到满意为止……
话语间满是自信与诱惑,仿佛只要踏入这个群,就能开启通往幸福婚姻的直通车。
登记过后的我,不知是否有幸,成为大妈推销路上的下一位女嘉宾……
3
与大妈告别后,和胖虎碰面。
共通消息后,显然相亲角对男士倒是残酷很多,有房有车的他,被嫌弃房贷太多、不是体制内,工作不稳定。
给他登记信息的大爷让他放宽自己的择偶标准,找一个有工作的女生就行。
在相亲角里,他们有一套独属于相亲角的运行逻辑和适配法则。
男生有车有房是标配,不在体制内跟无业差不多。
低于170说明你已经处于婚恋的第二档,如若父母们没有劳保,基本会沦为最后一个档次,也会成为子女相亲路上的最大的阻碍。
女生如果你处于体制内,年纪不大,在25岁左右,在相亲市场上基本算是秒杀一切的存在。
学历和人品有国家把关,以后生娃也不用担心裁员,抱紧铁饭碗的她们更受老一辈们的青睐,至于长相和人品,则排在了之后。
登记信息的大妈由衷的说:这年头,有个稳定的工作,比啥都强!
而剩下的则多是高知、高薪、高龄的女性,在相亲角落里并不抢手,必须隐瞒实际情况,向下兼容,脱单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所以,相亲角里没有爱情,只有被现实裹挟的人口价值的明码标价。
我和胖虎自打从相亲角出来以后,形成了一个共识。
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一件“商品”,任人挑选和评价。
另一方面被相亲角洗礼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相亲市场上的“一无是处”。
而当婚姻成了一桩生意,最终的受益者可能只有发现商机的婚姻中介们吧。
4
抱着反正来都来了,权当四处看看的心态,我和胖虎开始逐一审视那些悬挂着的相亲标签。
试图在这五颜六色的纸张中,探寻到可能与自己灵魂相契的一丝踪迹。
硕士、海归、博士、博士后……
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
本科、大专在这个相亲市场上是学历垫底的存在,私企工作更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情感的共鸣与灵魂的契合在这堆砌的符号背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一番仔细探寻下,倒是看到了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男的,靠着栏杆,胸前举着一块由土黄色纸箱壳子制成的手写招牌。
内容也十分的博眼球:
91年,男,月薪5000,无房无车,括号写着以后都会有的。
可入赘,寻找家境好、性格好、对男方不能要求太高的女性。
最后写着大大的本人两字。
极具争议的自我介绍招牌,踩中了所有槽点的同时,也吸引来了一堆大爷大妈驻足。
人群中一片窃窃私语,多数旁观者只是默默看着,并不言语。
有个大妈看了以后,脸上藏不住的怜悯与看笑话,毫不犹豫的指出:你这条件不中,但勇气可嘉。
正当我在旁饶有兴致的想接着听大妈往下讲时,胖虎突然给我扯出了人群。
压低声音告诉我,这是来博眼球的,他胸前挂着一个小摄像头,说不定你已经入镜了。
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让我心中原本对这相亲角里众生相的认知瞬间被打破。
原以为是一场真诚与期待的碰撞,却没想到背后还藏着这般别样的 “算计”。
从婚姻的生意经,到博流量的出口,婚姻这场局,还没开始,都已经承载了太多。
5
在我们还没从愤愤不平中缓过神时,一个身披貂衣,头戴LV帽、斜挎LV包的小哥翩然而至。
倒不是我对名牌研究有多深,实在是他的LV太过张扬醒目。
他说看着我们像是同龄人,便想着过来搭个话。
随后自报家门,郑州土著、98年,他妈唠叨着让他找对象,听说这里有相亲角,所以来到这相亲角碰碰运气。
问我们战绩如何。
我和胖虎根据积累的经验对他做了个大致评判。
郑州土著,有车有房有存款,身高175以上,家里做生意,父母均有劳保。
在相亲角这个拥有自身评价体系的角落里,完全可以被称之为人,暂居相亲市场的第一顺位。
我十分肯定的告诉他,你很优秀,找大妈们填一张简历吧,你是一个香饽饽,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100块包终身。
6
随后给他指了条明路。
在LV小哥填信息的空挡,一个大爷也开始自己黄昏恋的追寻。
务实派的老年人,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梳理的一丝不苟的发型,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擦得锃亮的皮鞋,体体面面的大爷,也开始和身边人详细描述他的择偶观。
有养老金的阿姨是硬性指标,至少生活要有保证,不能完全靠他。
身体好也是关键,不然以后相互照顾成了问题。
年纪必须比他小,这似乎是不少男士心中的 “小执着”。
最后还得子女都已成家,省得日后有诸多麻烦事牵扯不清。
可以看出,大爷对于自己晚年的伴侣有着清晰明确且极为实际的考量。
时间将他们推向暮年,伴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不强求有爱情,更多的是需要陪伴。
相亲角里的老人们,不仅是在抵抗对孤独感的恐惧,同时也寻求着暮年生活的安稳。
7
唯一不虚此行的是这场相亲角之行临了了,我终于加到了一位男嘉宾的微信。
这位男嘉宾是被父母强制性拉来的,在我刚开始被婚姻中介大妈拉着填资料的时候便在一旁凑热闹。
得知我也是来找对象时,便主动攀谈起来。
并告知下一阶段打算去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询问我是否去过。
在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后,开始吐槽父母的病急乱投医。
一阵尴尬寒暄后,进入了主题,相互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职业以及年纪。
加了微信后闲聊几句,当我开始憧憬一段感情的开始时,却戛然而止。
唯一的男嘉宾 “候选人”,在我礼貌地回复中没了音信,彻底宣告 “凉凉”,夭折在了还未萌芽的状态。
好吧,近在咫尺的元旦,又开始令我瑟瑟发抖了。
即将拉开帷幕的春节相亲季势必会令人倍感煎熬。
而我能做的不多,只有保持微笑,守住内心的一丝宁静与平和,不至于被这无尽的催婚浪潮轻易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