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小云代班。
曾几何时,我也是各类游戏大作的重度用户,张口闭口就是3A、玩法、开放世界……
而现在下班回家,我第一时间是打开朋友圈点开这个——
是的,朋友圈的新型病毒,从砍一刀变成了这个钢铁大脚丫子。
还有下面不知道是不是活人的评论。
也是写稿的时候才发现,这游戏叫“折”螺丝,不叫“拆”螺丝。
随机抽了个评论区的朋友问,她说是本人发的,不是盗号。
看来好友们的娱乐生活已经被折螺丝攻占了,一天不玩就浑身刺挠。
游戏的玩法其实很弱智,只需要点击固定物品的螺丝,把同色的螺丝收进对应颜色的螺丝盒中就行。
我承认,第一次看到这种游戏的时候,我跟阅读这篇推文的大家一样眉头紧皱。
“这破游戏有什么好玩的?”
不只是这个游戏,还有那些羊了个羊、抓大鹅、合成大西瓜、水滴排排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因为他们真的上头啊。
和折螺丝同属于三消游戏的抓大鹅,第一关极其简单。
第二关的难度陡然上升,一下子让人梦回数学课教10以内加减法、考试考圆锥曲线的日子。
每个路过的人都觉得:我就不信我抓不到大鹅。
别看右边的蒸笼只有薄薄的一层食物,随着这些食物被消除,锅底会冒出更多的食物类别。
经常是怎么找都找不到能凑齐三个的食物,时间就耗尽了,进度条停留在80%。
故意的?
没错,就是故意的。
设计一款游戏的时候,开发者会把80%作为重要节点之一,让大部分玩家在这里卡住。
“就差一点点,我就要成功了。”
再试一次。
你看,这不就上头了嘛。
同样的还有羊了个羊,也是三消游戏,但赌的成分更大。
谁也不知道移走前面的卡牌以后,后面的卡牌会出来什么图案,有时候运气不好,80%的进度也玩不到。
但赌徒如我,相信运气守恒定律,这局如果废了,说不定下局次运气好呢?
毕竟再开一局,也只需要几分钟。
实在没法通关,还有一招——用点小道具。
比如折螺丝,可以用加孔位、清空孔位、熔玻璃三个道具来救急。
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小道具。
看30秒广告,或者分享到群聊,是获得道具或者复活的唯二方式。
此广告绝非善类,每次点进去,都必须以极度精确的手腕力度控制好手机平衡,防止检测到晃动,跳转到某宝/某音/某团。
有的广告还要点进其他微信小程序游戏,玩个30秒,才能获得道具。
跳转以后的小游戏,往往也是无脑解压的风格,看顺眼了就玩两下。
还挺好玩的。
就这样进入各种小游戏的循环......
说起来,每次退出小程序,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我刚才到底干什么了?
这么幼稚的游戏,竟然能硬控我十分钟。
而我为了获得小道具分享给朋友的信息,也被她拒绝回复。
好在我没有失去一个朋友,毕竟分享文案太诱惑,谁都想成为“胜率1%”中的1%。
考不上前1%的大学,就在抓大鹅里拿个1%,也行。
小游戏就这样凭借挑衅式宣传语,实现了人传人。
我也不知道这些小游戏,到底有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但就是忍不住点开一把。
不过,现代上班族的娱乐节奏就是如此,要么沉迷10分钟一集的微短剧,要么玩10分钟一把的弱智游戏。
没人想在工作之外动脑,刚好这些游戏能一秒进入脑死亡。
可以说是很适合摸鱼和通勤了,不过记得小心。
玩久了,还经常有点乐子看。
比如羊了个羊的全国排名,前三名经常是山东、江苏、浙江。
河南人民由于忙着做卷子,还没来得及加入。
还有开头说的折螺丝,已经成了营销热点。
起初,没人能想到这个钢铁大脚丫子可以走这么远。
不知道折螺丝有没有忠诚的用户,但都小程序游戏了,又何所谓忠诚不忠诚。
毕竟他们不需要每天签到做任务,也不需要多高级的硬件配置,随时开始、随时结束,随时加入、随时离开。
人生海海,只要玩的时候能解压,其实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