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报道,代表境内约100家公司的乌克兰国防工业全国协会执行长冈察洛夫说,西方长期致力部署有限的尖端系统,在持久战中可能是个严重的劣势。
数年来,俄乌战争的实战表明,乌军有西方援助的这些高端系统固然好,但对于武器来说比如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对空防御的近中远防空导弹,“量大管饱”进攻和防御作战成败的关键。
像美国援助的M982“神剑”155毫米精确导引炮弹,每枚成本竟然高达10万美元。 而这样昂贵的制导弹药,在俄军方拥有越来越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的干扰下,“神剑”对目标的摧毁精度已经明显下降了。
俄乌炮兵对轰的状态下,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才是压制俄军地面部队进攻的“神器”。目前,西方援助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它的单价也已经飙升到平均每枚2330 欧元(折合2440美元)了。
在高损耗的炮兵对攻中,榴弹炮、火箭炮的弹药的持续供应,可谓供应至关重要,尤其是当高端武器,在战场上未必能发挥“改变战局”的功效的背景下。
法国提供的“凯撒”和瑞典提供的“弓箭手”卡车炮系统,尽管它们可能都是世上排名靠前的榴弹炮,但是对于乌军来说乌克兰制造的廉价版 “博达纳”155毫米榴弹炮,可能更为实用以及性价比来的更高,更适合俄乌战场的火炮对攻。
俄乌军事冲突以来,双方地面攻防作战中,始终缺乏大规模的坦克战。但却大量使用榴弹炮和火箭炮,包括靠前沿部署的各种口径迫击炮。
甚至在乌东前线有发现乌军竟然在使用二战时期的无后坐力炮等老旧的火炮。说明炮兵仍然是当下作战时,最为主要的进攻和防御力量。
在双方进行火炮对轰时,确实需要消耗大量的榴弹炮的炮弹、火箭弹和迫击炮弹等。就某种程度上来说,俄乌这场战争类似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庞大且充满毁灭性的战役。
炮火让双方地面部队不仅伤亡惨重,而且的装备的损失也十分惨重。难怪外界评论说除了二战大量出现的各类导弹、武直、无人机等外,俄乌双方打的就是二战时期的火炮对攻和堑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