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到24小时两国官宣访华,印度却翻脸,外交部六个字表明态度

   日期:2025-09-01     作者:ae3fp       评论:0    移动:http://mipe.zybear.com/mobile/news/568.html
核心提示:印度外交“变脸”:摇摆不定的对华政策背后,是战略棋子还是自主博弈?国际外交舞台上,一出令人玩味的“变脸”戏码正在上演。这

印度外交“变脸”:摇摆不定的对华政策背后,是战略棋子还是自主博弈?

国际外交舞台上,一出令人玩味的“变脸”戏码正在上演。这边厢,印度政府官员急于“澄清”外长苏杰生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中的涉台表态;那边厢,白俄罗斯与柬埔寨高调宣布访华,与中国深化合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折射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时间倒回到不久前,王毅外长对印度进行了一次备受瞩目的访问。这是三年来的首次,印度方面给予了超乎寻常的重视。从提升安保级别,到七易接待方案,甚至连总理莫迪都打破外交惯例亲自接见,无不体现着印方对此次会晤的期待。会谈中,苏杰生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支持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并感谢中方为印度香客赴藏朝圣提供便利。这些承诺被郑重地记录在会谈纪要中。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随即发生。王毅前脚刚离开新德里,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后脚就迫不及待地向媒体“灭火”。他们声称印度对台立场“从未改变”,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并且刻意强调苏杰生“未在会谈中明确表述涉台立场”,试图推翻前一日达成的外交共识。新德里总理府的门刚关上不到24小时,印度官方立场就上演了一出“左右互搏”的戏码,这让原本有所回暖的中印关系瞬间蒙上阴影。中国外交部则以简短有力的六个字回应:“这与事实不符”,直接点破了印方的自相矛盾。发言人毛宁明确重申,苏杰生在会谈中确实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并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那么,印度为何如此反复?这背后,是复杂的国内政治与外部环境交织影响的结果。

一方面,印度国内的工商界强烈呼吁改善对华关系。自从中国收紧七种关键稀土矿物出口后,印度的汽车和军工生产线便面临停摆的危机。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甚至警告,若稀土供应无法恢复,8月起将面临大规模停产。对于依赖中国稀土资源的印度产业而言,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依然对1962年的边境冲突耿耿于怀,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也对其决策产生了影响。今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对印度普惠制待遇,叠加原有税率,导致印度商品入美综合税率飙升至50%。要知道,美国市场占据印度出口总额的15%,数百万就业岗位面临威胁。《经济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用50%关税证明,印度不过是其遏制中国战略中的可消耗棋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同样采购俄油的中国,美国却网开一面,辩称中国石油经炼化后转售全球,制裁恐引发能源价格动荡。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无疑激怒了印度舆论,也加剧了印度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前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甚至公开要求印度“像美国战略伙伴一样行事”,这种霸权姿态反而刺激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推动莫迪政府加速推进“印度制造”产业链自主计划。

这种内外压力下,莫迪政府的“骑墙”心态暴露无遗。他一面宣布访华,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一面又赴日本参加G7峰会,强化日印同盟,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印度网民对此嘲讽道:“前一秒骂中国‘侵略’,后一秒跪求稀土。”

尽管政治领域波澜起伏,中印务实合作仍在推进。双方达成重启直航、增设边境划界专家小组、扩大香客朝圣规模等10项共识。在8月19日的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中,中印还商定明年在中国举行第25轮谈判,并承诺维护边境地区和平。这些进展虽未解决根本分歧,却为关系回暖提供了支点。

然而,印度对华政策的投机性也显露无遗。2022年佩洛西窜台引发台海危机时,印度外交部仅表示“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避提一个中国原则。2024年10月,印度更公然允许台湾设立“驻孟买经济办事处”,试图以此施压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甚至有印度军事专家狂言,要学习“以色列模式”,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夺取藏南地区。但现实是,中国在西藏的应急响应能力——如运-20高原起降、北斗通信系统在日喀则地震救援中的高效应用——已让这类狂言沦为笑谈。

与印度的摇摆不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俄罗斯和柬埔寨对华合作的坚定步伐。卢卡申科此次访华距其6月行程仅隔两月,双方将签署经贸、科技和军事合作协议。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切尔维亚科夫坦言,该国已将经济现代化“押注”于中国技术,尤其是在西方制裁下,中国成为打破经济困局的关键伙伴。柬埔寨王室访华则彰显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纽带。西哈莫尼国王年内两度访华,太后莫尼列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此次行程更将参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当新德里街头的商户仍在热议美国50%关税的冲击,印度外交部的矛盾声明已沦为国际舆论场的谈资。当白俄罗斯的工业合作委员会加速运转,柬埔寨的稻米装船运往中国港口时,印度某些势力却还在幻想“既拿中国稀土,又换美国军火”的完美平衡。这种战略上的摇摆不定,最终能否为印度赢得真正的国家利益,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