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却成为了全球无法忽视的关键玩家。中俄之间的贸易额不断飙升,2023年创下了历史纪录,达到了2400亿美元。尽管美国不断施压,试图揭露中国是否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但迄今为止,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易依然高效顺畅,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制约。
如果把国际政治比作一场大型真人秀,那么俄乌冲突无疑是最血腥且最具悬念的连续剧,持续三年,主演依然是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剧情却愈加离奇。美国和北约在背后支持乌克兰,而俄罗斯则孤军奋战,面对西方施加的上万项制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尽管没有派兵或提供军火,却屡次被美国点名“站队”。更讽刺的是,中俄的贸易额去年突破了2448亿美元,创下新高,甚至超过了战争前的水平。美国不断追踪卫星图片、监听通信,然而却无法找到任何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证据。尽管如此,双方的经济合作依旧蒸蒸日上,石油照常进口,铜矿继续采购,甚至中欧班列在俄罗斯设立了新的物流中心。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谓是“经济核弹”,SWIFT系统被切断,能源禁运,技术封锁,几乎一切可以用来打击俄罗斯的措施都用上了,然而俄罗斯的经济并未崩溃,反而在2023年和2024年逐渐恢复增长。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大幅增加,尤其是铜矿,最近半年就购买了56.4万吨,同比增长了81%。美国为此怒不可遏,但中国毫不在乎:“我们买的是商品,不是武器,关你什么事?” 更让美国感到头疼的是,中俄之间95%以上的贸易用本币结算,美元逐渐被边缘化。这样一来,全球能源交易曾经牢牢掌控在美元手中,而如今中俄的“去美元化”策略无疑让美国感到巨大的压力。试想,这就像赌场老板发现两个大客户私下开设了自己的赌博局,而且根本不需要用他的筹码,这让赌场老板还能如何应对?
美国一边口口声声强调中国不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自己却在2024年为乌克兰提供了超过6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F-16战机和ATACMS导弹等。与此相比,中国甚至没有给俄罗斯送去一颗防弹头盔,而是一直在联合国呼吁和谈,主张通过政治解决冲突。7月25日,中国在安理会上再次强调俄乌双方应保持和谈势头,然而两天后,乌克兰突然宣布制裁53家中俄企业,理由是它们“可能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件”,没有确凿证据,纯粹是凭猜测。这种做法显得有些荒诞,就像是考试作弊被抓,却找不出小抄,只能硬说“他看错了”。
中国的外交策略非常清晰:不站队,但也不做冤大头。乌克兰以前是中国的粮食大供应国,但自从乌克兰跟随美国进行制裁后,中国迅速转向俄罗斯和巴西寻找替代品。对于中国而言,生意就是生意,政治归政治,你砸了我的饭碗,我自然也能换个地方吃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已经使得双方都精疲力尽,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勉强维持经济,而欧洲则被高通胀折磨得苦不堪言。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也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作用反而变得愈加重要。俄罗斯急需出口市场,而欧洲担心能源断供,美国又不敢与中国彻底撕破脸。因此,拜登一方面责骂中国“帮助俄罗斯”,一方面又试图请求中国调解俄乌冲突;欧盟在施压中国“劝俄停战”后,又与中国签署了新能源合作协议。三年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仍未结束,但中国却成了各方竞相拉拢的对象,尽管中俄贸易创下新纪录,中国却始终没有突破“红线”。
事实上,当前中国在全球化的棋盘上已经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重要的规则制定者。无论是中俄贸易的高速增长,还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立场,都让美国不得不承认,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极化的时代。如果未来俄乌冲突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中国凭借手中握有的能源合同和贸易协议,能否比美国的导弹更具话语权,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让人不禁反思,当前的中俄贸易增长,到底是互利共赢,还是隐藏着巨大的战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