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涉江的青铜》:作家别鸣写给三峡故土的一封情书
2025-08-06IP属地 湖北2

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实习生 叶婉婷

大水漫灌,人世变迁,肉身与记忆该如何安放?

当小说家与资深记者的双重目光投向身后被淹没的故土,那些蛰伏已久的往事与记忆随着沉默的、搁浅的、蛰伏的命运低语,缓缓浮出水面。

近日,湖北作家别鸣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涉江的青铜》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如同别鸣写给三峡故土的一封情书,收录了《双桨》《豹隐》《锈泵》《过滩》《送流水》《赴兰溪》《镜中姐妹》《一念无明》《濯足濯缨》《去消落带》《涉江的青铜》等十一部中短篇小说。

图片

长江叙事的新维度——

一部关于记忆与重生的“三峡史诗”

在码头、工厂与江岸之间,徘徊着一些被时代遗忘的面孔:昔日风光的船长、漂泊的矿工、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他们被浪潮推搡,身陷困顿、孤独,却仍紧攥尊严。

《涉江的青铜》收录的十一部中短篇小说,以十一部峡江儿女的生存史诗,十一种逐浪飘零的不凡人生,凝望被淹没的故土,摹写失落一代的悲欣,献给所有在变迁中扎根、在告别中重生的人。

作家别鸣的叙事视角,聚焦在少有人关注的三峡移民后代身上,通过码头工人、船家、手艺人等小人物的生存图景,书写那些被湮没的往事与记忆,以惊人的文学爆发力,打捞起那些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博弈,书写惊心动魄的峡江故事。由此而成的《涉江的青铜》,如同作者写给三峡故土的一封情书。

别鸣是长江船家的后代,老家早就淹没在水下175米的深处,总是感觉自己没有故土,是四处浪荡的游魂。近些年,他一直不愿回家乡,因为记忆留在水面之下,而岸上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对于三峡的故土记忆,似乎被我的父辈、我以及我的孩子几近遗忘。”

图片

屈原《九章》云:“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别鸣说,如今回想起,在他自以为与沉入水下的家乡不再相及的这些年,其实种种牵绊如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在《涉江的青铜》一书的《跋:在世间终会相认》中,作者写道:“承袭与乡情,终会被唤醒,从而在世间相认。”

正如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所言:“在别鸣的小说世界中,满目皆是屈原的后裔、三峡的儿女,自古浪漫,也自古烈性。楚地巫风与屈子遗韵已被写入血脉基因,不因时代环境与生命情境而嬗变,正是作家所信服与朝觐的吾土吾民。”

文学张力与影视价值的深度融合——

《双桨》入选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

该书的系列小说结构精巧,情节环环相扣,以悬疑叙事为表,人性叩问为里,冷冽的文字下暗涌着澎湃的情感激流,既具备严肃文学的深度,又拥有极高的影视改编潜能。

2014年8月29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入围推荐作品揭晓,别鸣的短篇小说《双桨》,凭借其电影级的画面感与戏剧张力,与莫言、高建群、张炜等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一起入围,成为备受影视行业瞩目的潜力IP。

图片

“迁徙计划”这样推介《双桨》:以移民后代的视角审视三峡人民的前尘与未来,呈现了江边人民惊心动魄的水上生活、充满烟火气与磅礴生机的生活日常。

收录进《涉江的青铜》中的作品,数次跻身各大文学榜。

2024年,短篇小说《双桨》入选2023年度“收获文学榜”,以及2023年度中国中短篇小说排行榜。

2024年,短篇小说《豹隐口》荣获2024年度《芳草》文学奖。

2025年7月,中篇小说《去消落带》入围中国作家网“优选中短篇”半年榜。该榜最终入选的10部作品,包含短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7部。

颇具辨识度的个性风格——

“迟到的小说家”一路过滩不回头

文学评论家、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饶翔评价,别鸣的短篇小说,如《涉江的青铜》《一念无明》《双桨》等,确实可以说,无论是语言、叙事,还是人物、题材,已经形成了颇具辨识度的个性风格,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的小说语言精短而坚实,绝无拖泥带水,一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叙事人的声音极为内敛,叙事随人物意识流动,仿若一位老灵魂,自由游走于前世与今生、今时与往日、记忆与现实之间。

“惟楚有材”,饶翔尤其欣喜于别鸣小说中鲜明的地方色彩。在屈子故乡、峡江之畔,逐水而居的人们,有着这一方浓烈的地域性格,泼辣强悍,浪漫灵动,也现实世故。一如,他小说中的人物将屈原精神高蹈的“上下求索”加上了自己的注解:“峡江舵把子,数诗祖老爷,我信他老人家,要上下求索,求的甚,求名得名,索的甚,索利得利。”(《双桨》)。

曾经的兰溪河变成了峡江的内河,曾经的兰矿人也汇入了广义的三峡移民大军,历史转身,人事变迁,是《涉江的青铜》系列小说的背景与主题。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连诗祖的铜像也要告别此地,迁入新县城新祠,“巨大青铜像随着大平板车渐行渐远”。然而若像东坡先生说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茫茫苍穹之下,水与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作者借小说主人公在望着前方去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相似的宇宙意识:“路边崖下的兰溪河波澜不惊,看不出流动的痕迹,深绿河水倒映不出任何景物,没有树,没有人,没有日月,更没有星辰。”

饶翔说,短篇小说《涉江的青铜》,所展现出的叙事技巧与心理张力、思想情感的内敛与深沉,均予人深刻印象,可谓出手不凡。

峡江流传的世俗哲理,也被作者深刻融进小说的灵魂。比如短篇小说《过滩》,讲述流落到异乡打拼的兰矿子弟,直面生存艰辛的故事。作为小说标题,“过滩”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和题眼。羊过江滩埋头吃草,碰到什么就吃什么。等吃到江边,该回头时,再回头。这是小说主人公的行事逻辑。而小说对这句话也提供了另一种解释:“羊过江滩不管什么草都会吃,过滩羊吃碰头草的意思,是它不会选择,埋头吃去,往往就会中毒,生病,死去。”这正反两面的解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要过滩的不仅是羊,也是人。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羊群如云朵般漫过去,埋头吃草一路过江滩,喝到江水,吹了江风,不回头。”

“别鸣别枝鸣,莫言莫多言。”这是莫言于2007年3月29日写给别鸣的一段话。当时,作家莫言在三峡之畔接受记者别鸣的采访。

多年以后,别鸣的第一本小说集《涉江的青铜》出版,他回忆起那段有意思的故事:

“莫言老师说,我们俩的名字,确实有意思,这是一个对子。又说,你没想过写小说?我说,没有,我大概不会写小说吧。

莫言老师说,这样啊,那我给你写副对子吧。莫言老师拿出一册《檀香刑》,在扉页上写了这句话:别鸣别枝鸣,莫言莫多言。

莫言老师解释说,你就到别的枝头鸣叫,我呢,就不想有多的言语。我和莫言老师再未见过面,逐渐断了联系。牛马蹉跎,我却没忘记文学。到我45岁时,尝试一个字一个字写小说。 今时今日,在文学有些慌张的当下,我要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

这位“迟到的小说家”,从此一路过滩,不回头。

【作品评价】

山河巨变之中,那些峡江渔事与码头风云亦有了别开生面的讲述,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笔下的今之楚人,既有抄起双桨、过峡闯滩的挣扎与求索,也有怜惜消落带花草、痛饮苞谷烧美酒、隔岸观看江上焰火的诗情与柔肠,楚地巫风与屈子遗韵已被写入血脉基因,不因时代环境与生命情境而嬗变,正是作家所信服与朝觐的吾土吾民。

——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

在我已经怀疑诚恳对小说的意义时,别鸣的小说又让我相信诚恳的必要。他郑重地书写他私人的平原、江峡,和他人的地理、别处的生活之间锋利的差异,是为了让它们成为所有人的平原、江峡。

——著名作家韩松落

别鸣的《双桨》,文字细密周致,对话口角毕肖,叙述既能趋高又能伏低,跟得上每个人经历的琐琐碎碎,也能把惊险的水上生活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心思的委婉曲折也一一呈现出来。小说重心是普通人的生活,不过是连续起来像流水账的日子,这流水账里有着人们的挣扎、辛酸和无奈,也不时生机勃勃如同滚滚江水,于窘迫中显露出人们非凡的活力和心劲。

——2023年度收获文学榜颁奖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