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部署自今年7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整治工作,坚决防范化解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全面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产品质量无小事。作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消防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火灾防控的成败,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在一些地方,手提式灭火器关键时刻喷不出灭火剂,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无法有效过滤有害气体,洒水喷头不能正常启动喷水,防火门形同虚设……这些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一旦在火灾中“掉链子”,不仅可能延误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更会让人们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近年来,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我们:消防产品质量的“一厘米”漏洞,就可能酿成“一公里”的悲剧。
消防产品的本质,是守护生命的“安全契约”,守护的不仅是楼道里的灭火器、商场的安全出口,更是每个家庭的平安、每个孩子的课堂、每个劳动者的职场。此次整治行动的突破性,在于构建“全链条追责”的治理逻辑:在使用端,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将“超期服役”“失效闲置”等问题列入强制整改清单;在流通端,强化电商平台、销售集中区的动态监测,通过大数据追踪“问题产品”流向;在生产端,直击产业聚集区及多次抽检不合格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在认证检验端,严查“收钱盖章”“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切断“问题产品”的合法化路径。
消防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不是“某个环节的事”,而是“所有环节的事”。此次全链条整治不仅是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围剿”,更是对“安全责任”的重新定义。方案明确推动部门信息共享,将生产企业的不良记录、流通领域的抽检结果、使用单位的整改情况全部联网,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闭环;鼓励公众通过扫码举报参与监督,推动“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深度融合;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培训负责人并将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这些措施不再是“运动式整治”,而是着力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追责”的长效机制。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万家平安。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防控”,从“单一监管”到“全链治理”,此次专项行动折射出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理念跃升。当20余种消防产品被纳入重点监管清单,当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监管合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制度设计的完善,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践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此次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研究、因地制宜部署,统筹协调、一体推进。要以此次整治为契机,多管齐下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切实筑牢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让每个场所、每个家庭都拥有抵御风险的“安全铠甲”,用合格的消防产品为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林伟)